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题:换乘等待太久怎么办?新型智慧公路怎么建?数字交通发展怎么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从出行旅游到货物运输,交通运输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程中,如何通过新技术赋能传统交通项目,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如何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在26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负责人范振宇给出了答案。
便民化、智能化让换乘不用等太久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到节假日,机场、火车站总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特别是在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时,因人流过多带来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总是人们的“心头痛”。
“机场、高铁等大型客运枢纽的便捷换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推动这些客运枢纽的便民化设施改造和智能化设施建设。”范振宇说。
便民化设施怎么改造?智能化设施怎么建设?范振宇表示,首先将推动综合立体换乘设施建设,缩短旅客换乘距离。其次将进一步推广使用电子客票,推动跨运输方式安检互认,提高行李直挂比例。第三将进一步加强对枢纽的客流、车流、环境等信息智能化动态监测,推动智能化运力组织调度和旅客疏导,提高综合换乘效率。
“当客流出现拥堵或者各方面出现不顺畅的时候,我们通过智能化的设施建设,提高管理方的反应效率,切实改善大家出行服务体验,让大家出行更加便捷、舒心。”范振宇说。
智慧公路建设让出行更有效率、更安全
高速公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承载社会生活的“大动脉”。如何提升恶劣天气下高速公路的出行效率和出行安全服务水平?范振宇表示,这是新一轮智慧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公路需要管理,智慧公路也不例外。范振宇说,将进一步加强路网智能化监测、调度和管控能力。“在极端天气发生前,通过智能化手段及时对气象变化进行智能监测和预警,在极端天气发生后,及时启动路网智能协同调度,及时对交通突发事件和事故开展应急和处置,切实保障运行安全和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相较传统公路,智慧公路将进一步提高智慧化服务水平。范振宇表示,通过5G、北斗、毫米波雷达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手段,推广交通突发事件的精准信息推送和伴随式智慧出行服务,特别是在团雾、冰冻多发区域提供辅助安全驾驶的有关服务,尽量降低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提升高速公路上的出行体验。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交通运输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如何更好地指导“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范振宇表示,制定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中将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依托多条干线公路、长大桥隧、多地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展智慧公路建设,增强在役基础设施检测监测、评估预警能力,推广交通突发事件信息精准推送和伴随式出行服务,提升服务区智能化水平,逐步丰富车路协同应用场景;
——依托多条高等级航道,加强航道运行监测能力,提高内河电子航道图覆盖率,推广船舶污染物接收和监督系统,推进梯级枢纽船闸智能调度;
——推进多个集装箱码头智能升级,建设多个新一代自动化码头,推进无人集卡规模化应用,加强港口危险品智能监测和预警;
——打造多个智慧综合客运枢纽,推动电子客票广泛使用,推动北京、河北等开展智慧货运枢纽和物流园区建设,推广应用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
——加快建设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构建以部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为枢纽,覆盖和连接各省级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的架构体系,并深化5G、北斗导航系统应用……
“到2025年,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应用场景,制修订一批技术标准规范,交通运输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交通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范振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