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三五”新型显示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对接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韶关召开

“十三五”新型显示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对接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韶关召开

 

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启动,“十三五”科技成果加速落地

“‘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拟在未来10年持续推进,发力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率先推动产业集群落地发展,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协同创新体系,彻底解决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

9月18日,国家“十三五”新型显示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对接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韶关召开,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理事长、季华实验室理事长兼主任曹健林在会上表示,计划到2030年实现我国新型显示装备的自主可控。

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支持下,通过“十三五”专项的实施,我国显示技术整体实现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动产业规模超过万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年节电3400亿度,形成专利1200项。

南都记者获悉,“十三五”显示方向总体实现突破印刷OLED/QLED/电子纸发光与显示材料、印刷TFT材料与器件的关键共性技术;构建6个重点新材料全流程创新链,印刷显示材料国产化率已达45%;建立G4.5印刷显示工艺开发平台、G8.5印刷OLED面板制造和G8.5高性能玻璃基板等6-8个公共平台。整体完成新型显示产业在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示范等领域等8大任务部署,同时在新机制有机发光材料、量子点激发态的合成控制、印刷型AMQLED显示屏样机、高分辨率印刷及柔性显示、高密度小间距LED显示项目、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方向取得众多科技成果。

经过多年的努力,新型显示技术更可谓“百花争艳”。除了处在主赛道上的LCD、OLED技术之外,我国新型显示产业渐进式的创新正持续推进,量子点(QLED)、Mini LED、Micro LED、Nano LED、激光等新兴显示技术也在竞相发展,为显示终端市场提供了更多差异化产品,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巨大变量。

如Micro LED被称为具有颠覆性和变革型的下一代主流显示技术,“具备驱动、发光、信号高速传输和空间定位为一体的高发光效率显示器件,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完成高度智能型高速信息交互空间网络。”郭太良教授指出,各大显示企业都在研发Micro LED显示量产化相关技术,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一。

而激光显示目前也迎来了自主可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激光显示是涉及基础学科、平台技术、应用技术、终端产品的综合性技术,符合下一代显示高清化、大屏化、全色化、护眼的发展方向。”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勇介绍到,近几年通过国家的持续支持,带动企业加大投入,目前我国激光显示产业规模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虽已是全球最大的显示行业的供应基地,但距离“显示强国”目标仍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最大瓶颈在于部分关键性材料和装备仍然依赖进口。特别是面对国际显示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新冠疫情冲击的形势下,对中国整个显示产业链、供应链也敲响了警钟,对材料和设备的国产化、本地化的需求迫在眉睫。

面对这个问题,曹健林在会上表示,在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的统一部署下,由季华实验室联合我国装备领域的优势研究单位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起“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组建“显示制造装备创新联合体”,开展国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行动,发力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

据介绍,“璀璨”行动围绕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与核心装备产业化应用,聚焦显示制造核心装备的国产化,集聚国内优势单位,以未来“5年计划”为时间节点,组建“新型显示制造装备创新联合体”,发力显示制造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和率先推动产业集群落地发展,构建“政产学研用融”协同创新体系,彻底解决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

按照规划,到2025年,届时将完成5台TFT共性制造装备、6台OLED柔性制造装备、5台Micro-LED制造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我国显示产业核心装备国产化率从完全被美日韩垄断提升到50%,产线装备整体国产化率达到80%。

来源:南方都市报,记者 孔学劭

 

这是描述信息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23号院16号楼五层        电话:010-68640013、68640027         传真:010-68640013          邮箱:office@ciita.org.cn

版权所有 @1990-2021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          京ICP备14010836号          技术支持: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