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西安市政府获悉,《西安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西安市将聚焦建设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支柱产业多元并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有力支撑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实现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的发展目标,全方位提高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
《规划》提出主要目标。经济规模方面,到“十四五”末,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达到2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 ,工业投资年均增速预期达到8%。
创新能力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预期达到1.8%,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工业企业占比预期达到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预期达到50%,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预期达到630家。
中小企业方面,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到2000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家,省级质量标杆企业30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20家,市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5个。
绿色发展方面,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1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降低15%。
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15100亿元,年均增速21.2%。新兴产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速38.7%。生产性服务业2025年产业规模预期达到5600亿元,年均增速15%。
聚焦“五强”目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规划》提出聚焦产业强、企业强、创新强、品牌强、融合强“五强”目标,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制造、食品和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实施支柱产业“倍增”计划。 以三星闪存芯片、奕斯伟硅产业基地、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创维智能家居生产基地、“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3500亿元。
以重卡、乘用车(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陕汽重卡扩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扩能一期和二期、众迪新型动力电池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4200亿元。
以航空、航天、无人机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西飞、一飞院、试飞院飞机研发生产能力提升,航空产业加工制造基地,中电科39所卫星应用系统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800亿元。
以西电智慧产业园、中熔智能电气产业基地、中车智轨生产基地等重大项目为支撑,打造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000亿元。
以西部超导高性能金属材料、西安赛特稀有金属材料、隆基绿能光伏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600亿元。
以生物医药、乳制品等重点产业链提升为牵引,以乐析医疗生产基地、幸福制药生产基地、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邦淇制油植物蛋白加工项目等重点项目为支撑,打造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规模倍增,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1000亿元。
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地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将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
重点支持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平台)建设,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链工程,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加工、航空航天等方面实现关键环节技术突破。积极开展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根据创新成果,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无人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先进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积极承接省级重点、发展市级特色,全力打造19个重点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5G等新型网络技术,基本完成重点领域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建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高地。
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企业为中心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体系,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以“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转型新引擎,打造具有“陕鼓模式”的“源于制造、超越制造”的服务型制造,推进传统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快速升级。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
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引导企业专注细分产品领域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着力培育一批行业地位突出、技术领先、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导向的细分领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实施“双招双引”工程,开展“一对一”招商,对重大项目采取“对赌”的政策支持方式,重点引进一批产值效益好、技术创新强、竞争力突出的行业骨干企业落户我市。
全力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不断完善企业“退城入园”支持政策,支持符合产业布局的企业加快发展。
不断健全水、电、煤、气、运等生产要素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要素供给。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级管理,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错峰(错时)生产时优先保障环境绩效水平高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不停产或少限产。严守工业用地规模,限制规划工业区块线内的工业用地调整为其他用途。优先保障工业用地,确保全市年度出让土地中不低于1/3用于工业项目。鼓励采取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供地方式。允许工业标准厂房分割销售,办理不动产权证书。
来源:西安晚报